自稱石門之友、環保工程師Jason,2000 年搬入到石門區,他形容當時的石門一片荒蕪,沒想過轉眼20 年後的今日,這裡發展成為新界的重點商貿區,更加沒想過自己會在此創業,建立「喜閱」共用空間。「全職工作了十多年,疫情令停下來的我,重新思考未來。」Jason 本身是環保工程師,負責繪製堆填區擴展規劃圖。疫情開始時,他需要在家工作,但與一般打工仔一樣,面對家裡嘈雜環境,不得不「朝行晚拆」。每日拿著筆記電腦,從石門的居所,走到京瑞廣場的共用空間「開工」,漸漸生出順應時勢的念頭,希望開設特色共用空間,營造寧靜舒適閱讀與工作的地方。
在「喜閱」中,擺放著一個橙色小兒童書櫃,原來是身為人父的Jason 特意設置,以讓兒子和親子客享用的小型圖書館。他說:「另一個創業的原因是,我想為仔仔創造一個『零』電子空間,令他更專注學習和培養閱讀興趣。」
大半年前,Jason 與太太仔細思量後,決定踏出舒適圈,在工作以外作出新嘗試。兩夫妻於是分工合作,平日日間由太太負責睇鋪,Jason 放工後再接班直至晚上10 時,週末則由Jason全日留守陣營,「雖然無得陪仔仔週末出去,但變相更加珍惜
親子的Quality Timing,週末會六點起床和仔仔行山再開鋪。」
一間小本經營的舖仔,仍在等待收成期,但每個小舉動都充滿著Jason 一家人愛的元素,「通常太太會煮好飯後,行過來送給我吃,呢度每個小角落都放咗好多太太的小手作和佈置品,牆上貼有岳父親筆寫的字畫,圍板都貼滿侄兒和兒子的畫作。」
首次創業的Jason,在今年六月開業初期,錯過DSE 考試的黃金期,加上疫情影響,曾經有一段時間試過「食白果」,完全「零客戶」。每日望天打卦,令他耿耿於懷,甚至質疑自己的決定。後來,他漸漸意識到創業需要一種「放開自己」的
心態,才更有魄力構思更好的規劃,「我唔知道會撐到幾耐,但既然做了,就好好做落去。」
從事工程多年,Jason 笑言每日與大量「老粗」、「地盤佬」溝通交流,他認為目前共享空間平台,會帶來更闊的社交圈子,有助瞭解新事物和時代趨勢。
Jason 特意棄用自修室的封閉格仔模式,用長枱增加交流機會,「係呢度我認識咗新朋友,同我傾計,教識我咩為之『大數據』,點用網站宣傳,點搞易拉架廣告。」
「喜閱」空間就如Jason 一家人的第二個屋企,甚至是仔仔的「社會幼稚園」,他分享道:「仔仔同樣係呢度識多咗好多人,會主動同姐姐哥哥打招呼同玩,我希望佢唔單單係睇住iPad 長大。」